國際聲學與振動學會(IIAV)最新發布的《2025全球聲學成像技術白皮書》顯示,聲學成像儀市場規模預計于2026年達到9.2億美元,年增長率超18%。這一非接觸式檢測技術通過聲波信號的可視化處理,正在重塑工業質檢、醫療診斷及城市安全監測的作業模式。據我國《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綱要》披露,2024年聲學成像技術相關專利數量同比增長62%,成為高端儀器國產化的重要突破方向。
技術原理與核心突破
聲學成像儀基于麥克風陣列與波束形成算法,可實時定位并可視化聲源分布,其性能參數受ISO22096:2025國際標準規范。2025年,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聯合中科院聲學所研制的“靈聽”系列設備,將空間分辨率提升至1.5°(@20kHz),檢測頻率范圍擴展至0.5-100kHz。該設備集成人工智能降噪算法,在120dB背景噪聲環境下仍能精準識別0.1mPa級微弱泄漏聲信號,較傳統技術靈敏度提升30倍。
跨行業應用深化
最新研發工聲學成像儀AC67可以用在諸多故障診斷領域:
氣體泄漏檢測,主要包含壓縮氣體泄漏、可燃性氣體泄漏、有毒氣體泄漏、腐蝕性氣體泄漏以及惰性氣體泄漏等。聲像儀在檢測氣體泄漏時,與氣體介質無關,任意種類的氣體泄漏都可檢測。
)電氣設備局部放電檢測,聲像儀通過檢測高壓設備、電力電纜、絕緣體等設備局部放電產生的聲波信號來識別和定位放電源,幫助維護人員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電氣故障,保障電力設備的正常、安全運行。
機械振動,聲像儀還可以通過捕捉機械振動發出的異響,進而定位出異響所在位置。
聲像儀的應用行業:工業氣體、電力電網、石油化工、汽車、航空、軌道交通、制造業等。
技術融合與產業升級
2025年4月,工信部“智能傳感專項”支持的首條國產聲學成像儀生產線在杭州投產,關鍵技術創新包括:
微型化MEMS麥克風陣列:單位面積傳感器密度提升至256通道/cm2,設備重量降至1.2kg
邊緣計算模塊:搭載華為昇騰AI芯片,實現聲源特征提取速度達120幀/秒
多物理場耦合分析:結合熱成像與振動數據,故障診斷綜合準確率突破98%
國際標準化組織聲學技術委員會主席Dr.MariaSchmidt在《應用聲學》期刊撰文指出:“5G與聲學成像的結合,使得遠程協同診斷成為可能。中國團隊開發的云-邊-端協同系統,已在風電葉片缺陷檢測中實現單日覆蓋200臺風機的作業效率。”海關數據顯示,2025年第一季度我國聲學成像設備出口量同比增長57%,國產自主品牌占比首次超過40%。(注:本文數據引自IIAV白皮書、工信部專項公示及臨床試驗公開報告)
文章來源:中國工業新聞網
免責聲明:該文章系我網轉載,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。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、消費建議,僅供讀者參考。如果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
版權所有 :上海豐赫佳業檢測技術有限公司
技術支持:豐赫佳業